糖化血红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从其它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,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。1969年,人们发现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。1975年研究者们得到了生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反应式。
自从1968年*次描述了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现的异常血红蛋白以来,关于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糖化产物的术语,已经变化几次。自从1986年,IUPAC-IUB(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)已经推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这一名称,即非酶促的血红蛋白的糖基化。另一方面,更的术语糖基化血红蛋白经常地用于日常语言和现在的出版物里。医学/教育网搜集整理。
根据每个糖化位点和反应参与物,总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成若干个亚组分。
糖化血红蛋白天然(非糖化)血红蛋白是A0(2α、2β链)。亚组分(HbA1a1,HbA1a2,HbA1b和HbA1c)因血红蛋白β链-N末端颉氨酸的游离氨基与不同碳水化合物糖基化而形成。这些亚组分总称为HbA1.除了血红蛋白β链的N末端颉氨酸外,血红蛋白分子内其他游离氨基也参与糖基化(α链N末端颉氨酸、赖氨酸ε-氨基)。
相对于HbA1,所有β-链N末端和其他游离氨基糖基化的血红蛋白被称作总糖化血红蛋白。除基本的成人血红蛋白AO外,在健康人里发现少量的胎儿血红蛋白HbF(2α、2γ链)和血红蛋白A2(2α、2δ链)。颉氨酸在δ链N末端,以类似的方式糖基化,例如,通过与葡萄糖的共价键形成HbA2c.亲和层析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总糖化血红蛋白。
上一篇 : ELISA试剂盒实验前的注意事项
下一篇 : 南京广东会总区生物召开2015年工作总结大会